为深入洞察数字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幸福感现状,探寻心理健康支持与基层服务融合的创新路径,7月4日至7日,宁波职业技术大学“数慧润乡·心光共筑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宁波市鄞州区海璟园社区与宁波市民康医院,开展专题调研、交流学习与志愿服务。
聚焦社区创新,解码“心理+”服务新模式
在海璟园社区,实践团队重点考察了特色“共享厨房”项目。该项目以“公益+社区商业”融合模式,精准服务职场宝妈等创业群体,不仅提供免费厨房场地、创业指导等硬件支持,更将心理疏导、情绪陪伴、社交互助等“软性”心理支持有机嵌入创业生态链。通过“培训+考证+岗位直通”的全链条服务,有效缓解创业者职业焦虑,提升其情绪韧性。目前,项目已助力多位女性创业者实现单日营业额破千元,成功塑造了“柔性创业+温暖支持”的基层心理服务新范式。
“这次走访彻底刷新了我的认知,心理服务原来能如此自然地融入创业场景,走进青年真实生活。”团队成员杨梦瑶深有感触。团队还走访了青年支持驿站、亲子情绪舒缓空间、就业帮扶窗口等特色功能区,亲身感受社区如何将无形的心理支持转化为“看得见、用得上、可持续”的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,让“幸福”真正落地生根。
走进专业机构,体悟“医防结合”全流程
在宁波市民康医院,团队系统参访了中医理疗科、心理测量与治疗室、普通精神科病区、健康管理中心等核心科室,全面了解了心理健康服务从早期筛查评估、精准诊疗干预到科学康复重建的全过程闭环体系。在医生指导下,队员们体验了心理量表测评,学习了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,直观感受到医院“医防结合、身心共调”的前沿服务理念。座谈交流环节,团队系统学习了心理危机识别、防范干预及社区转介等关键工作机制。艺术康复展区内,由患者创作的精美手工艺品与油画作品深深触动了队员们,大家真切体会到“艺术疗愈”在心理康复中的独特力量。
践行志愿精神,深化责任担当与服务意识
实践期间,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,协助医院完成门诊挂号引导、耐心陪诊及基础问询等工作。三天的亲身经历,让队员们深切体悟到心理健康工作的社会重任与专业价值,更清晰认识到优质心理服务作为重要民生福祉,是织密共同富裕“幸福网”的关键支撑——通过有效衔接个体需求、社区资源与社会制度,提升公共服务的温度与可及性,筑牢全民精神富足的心理根基。
从“接受者”到“传播者”,青春智慧赋能幸福未来
据悉,该团队成员多为学校心理委员骨干。此次实践活动以青年视角聚焦心理健康议题,采用“深度走进+务实共建”的方式,不仅完成了高质量的调研任务,更促成了团队成员从“心理关怀接受者”向“幸福支持传播者”的深刻身份转变,显著增强了“助人自助”的专业能力与主动服务意识。
团队指导教师王徽表示,下一步将持续深入乡镇地区,聚焦青年群体幸福感与心理服务需求开展深度调研,着力优化青年心理支持平台,积极搭建高校与社区在心理育人、服务融合方面的常态化合作桥梁,赋能数字时代青年的幸福生活。
通讯员 潮晴 王徽
新闻链接:
https://gj.eol.cn/gxdt/202507/t20250709_2679973.shtml
《中国教育在线》:2025年7月9日